- 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[06/30]
- · 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[06/30]
- · 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[06/30]
医学影像设备「大国产」浪潮来临,中国智造如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《中国制造2025》,要求县级医院中高端国产医疗设备占比:2020年50%,2025年70%,2030年95%;专注于制造先进的影像设备、机器人设备以及其他高性能诊断设备等。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益
《中国制造2025》,要求县级医院中高端国产医疗设备占比:2020年50%,2025年70%,2030年95%;专注于制造先进的影像设备、机器人设备以及其他高性能诊断设备等。
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益普索Ipsos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国医疗器械/设备的国产化市场份额占比已从2010年的35%增长2020年的60%;同期影像设备的国产化率也从33%增长为64%,复合增长率达到19%,进口替代可谓“势如破竹”,但具体的细分领域增长情况各有不同。
其中典型如DR领域,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便率先从影像垄断市场中突出重围,全面实现国产化,无论上游还是下游供应链企业发展都比较成熟,几乎从探测器、高压发生器到球管都有相应的设备提供商,并在中国最广大的县域医疗市场拥有最广大的用户群体。
孙旭光认为,这一定要离不开中国本土的创新研发能力,GE医疗的优势在于深耕中国30余年,培养了一批扎根中国本土且拥有世界级研发水平的高端人才;另外,还必须从当今中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出发,即医疗资源短缺、医疗资源分配不均、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,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。为此,GE医疗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,典型产品有已落地的深度天眼CT、超声全身机以及“技影随行”远程质控平台等。
据悉,GE医疗北京基地研发和生产CT、X光机、血管机、手术机等影像设备,GE全球每三台CT中有两台产自于此,256排高端Revolution CT和高端移动X光机已在北京量产;上海则建有对比剂生产基地,生产的对比剂多年位列中国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一;天津建有磁共振成像系统生产基地,GE全球每销售两台磁共振产品中就有一台来自天津工厂,并已实现高端3.0T磁共振设备国产化;在无锡建有超声、呼吸机、麻醉机、心电监测、患者监护仪等临床护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,生产的超声产品占比GE全球超声销售量40%,并已实现包括心脏、全身、妇产超声在内的全线超声系列在国内的生产。
崔晓波也表示,“国产制造”的意义不止体现在中国生产,更重要的是产业基础设施的搭建以及本土供应链的培养,“全球运营的供应商也会追随全球运营的生产制造商搬到中国来,目前在华东和华南特别多;同时也有一部分国产供应商做起来了,它们不仅能供货给本土品牌,甚至能供给国际品牌在中国的产品。”另外,还是针对中国特殊需求而研发产品,有些还能出口到与中国需求类似的市场,譬如方舱医院“移动CT”便针对其它疫情地区实现了出口。
《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》鼓励或要求医疗机构优先采购达到先进技术标准的国产设备。
在“国产化”布局上,以GE医疗为代表的跨国厂商显露出了超前的意识,并交出一份不错的“答卷”:
“中国创新”则表示要将世界领先的科技与中国本土国情做深度融合,将对应的创新产品布局中国,惠及中国乃至全球医患。
根据IPSOS的数据,中国CT设备的国产化率按台数计算已超过80%,其中尤以16排及以下CT占比最高(注:“排”一般指探测器的数目),16-64排CT国产化率近年来增长最快,128排及以上CT也从2019年开始实现了国产化的突破。至于MR领域,其国产化率也从2010年的28%增长到2020的60%,其中1.5T及以下(注:T即“特斯拉”,为磁场强度单位)的中端MR产品国产化率增长最快。
中国智造的下一站
高性能的磁共振成像系统(MR)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(CT),分子影像系统(PET/CT、PET/MR),单机价格通常在500万元以上,有些甚至高达5000多万元,往往是现代医院里众多影像检查设备中最“金贵”的那几台。
而这30年间,中国研发团队经历了从成形的CT设备的国产组装,到面向细分需求的从CT设备研发,再到研发出面向世界大市场的CT技术和设备的三个阶段。
在这样特殊的“政策机遇”之下,跨国医疗器械厂商们纷纷加码“国产化”,落户中国搭建供应链,典型的就有“GPS”,以及强生、因美纳、日立、德润特等跨国企业。
为了改变这种境况,政策开始向该领域“开刀”,以利好国产设备——除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(尤其是审批)提供支持外,更要求医院优先购买国产设备,包括但不限于:
其中,“中国制造”指的是将更多产品在中国生产制造,以及设备零部件在中国本土采购。孙旭光表示,公司已提前实现了《中国制造2025年》要求的国产化率和本土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标准,在中国依托五大工厂,已构建了从经济型到高端全覆盖的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的能力,其中包括超高端256排CT、3.0T磁共振、高端移动X光机、全系列超声、呼吸机和麻醉机在内高端产品均已实现国产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xjsjcxzz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666.html